“这几天,我正在衢江区流转土地,计划连片承包500亩到1000亩受冻害的橘园,走规模化种橘之路。”5月31日,忙里偷闲的柑橘种植大户俞建飞告诉记者,衢州要打好柑橘转型发展的战役,关键是要做好“规模化”文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品质,实现衢州柑橘优质优价的目标。
俞建飞是衢江区横路办事处清水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08年,俞建飞采用“三疏两改”新技术,开始种起精品柑橘。这年,他在村里流转了120亩橘园。“当时,我一棵橘树要施5公斤菜籽饼、35公斤鸡粪。”橘园全面进行了“三疏两改”和矮化优质栽培技术。橘园种植密度从原来每亩100株降低到50株,提高了橘园透光度,改善果子色泽。经一年培育,这片橘园的橘子糖度基本达到了15度,高的达十六七度。2009年,俞建飞基地里种出的精品蜜橘,卖出了50元至60元一箱(5公斤)的高价。
尝到规模种橘的甜头之后,俞建飞又扩大栽培面积使柑橘精品园达200亩,“我还搭建了30亩的钢架大棚,种出了衢州最甜的蜜橘,行情好的年份,一亩大棚蜜橘利润达三四万元。”
说起规模种橘的好处,俞建飞娓娓道来:只有规模化经营,衢州的柑橘才能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品质、统一品牌,实现标准化生产;大户也就能加大投入,及时捕捉市场机遇,种市场需求的品种,从而推进柑橘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想要做好柑橘产业,规模化才是硬道理。”龙游县宜靓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江宜告诉记者,要让橘农收入增加,除了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大户规模经营,还有一个办法是抱团经营,将农户的橘园托管给合作社统一管理。
前段时间,在龙游县农业局推动下,村里的100户橘农与朱江宜达成了“托管”协议。“托管的目的是规模经营,能达到统一管理的效果,对柑橘品质提升有保障。”现在,该村的橘农们把400多亩橘园交给了宜靓家庭农场统一管理,农场免费为橘农们统一修枝、统一打药,并统一收购。“这么一来,果实不仅品质高,还解决‘小、散、乱’、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且统一销路有保障,提高橘农收益。” 朱江宜说,今年农场还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再承包200亩地,继续走规模经营的道路,提升柑橘品质,赚更多的钱。
点 评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我市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指出,规模化是柑橘标准化、专业化、精品化的前提条件。衢州柑橘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短板不补齐,农民在柑橘生产上就必然会出现“技术难到位、投入难到位、管理难到位”,生产的果实必定质量不优以及质量不一致,打造品牌就难以奏效,且会时不时受大宗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出现低价甚至滞销。
福建永春、江西南丰、浙江临海和柯城区都是柑橘生产大县,仅从柑橘生产经营规模来比较,柯城区远远落后于其他三个地方。据不完全统计,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南丰县有3家,永春县有1家,临海市和柯城区为0家;500- 1000亩的基地南丰县10家,永春县6家,临海市3家,柯城区为0家;100-500亩的基地南丰县2530家,永春县45家,临海市32家,柯城区只有1家;10-50亩的基地南丰县不作统计,永春县100家,临海市49家,柯城区只有5家。
有规模就有效益。目前,江西省南丰县蜜橘种植面积70万亩,年产量12.5亿公斤,蜜橘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而作为中国无核蜜橘之乡,蜜橘早已成为临海市农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临海市共有柑橘栽培面积20多万亩,常年产量30多万吨。去年,该市蜜橘的收购价格每公斤在4元至5元之间,这与我市去年的柑橘平均销售价格每公斤不到2元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没有规模化生产基地的转型发展,政府的政策扶持就难以发挥引导作用,柑橘生产就不能适应当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加快推动橘园向柑橘合作社、大户和工商业主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当前助推柑橘转型发展的诸多重要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