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农业农村动态

柑橘产业转型发展50问--基地提升篇

日期: 2016- 07- 05 来源: 衢州市农业农村局
字号:[ ]

三、基地提升篇

    问:如何开展基地提升工作?

      答:开展基地提升工作是柑橘品质提升的基础。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柑橘生产基地是提升品质和提升销价的基础,是推进我市柑橘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橘农和其他从业主体主动适应市场追求高效益的必然选择。

  一、基地提升的主要标准

  环境无污染。基地的土壤、空气、灌溉用水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相关环境条件的行业标准。

  园相良好。树冠为自然开心形,通风透光,树冠覆盖率控制在85%-90%,树势健壮,树高控制在3米以下。

  设施配套完备。建设果园操作道、排灌沟渠、蓄水池、滴灌(或微喷灌)等设施,配备杀虫灯、旋耕机、打孔施肥机等机器。

  土壤肥沃。地下水位在1米以上,土层厚度不低于80厘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壤疏松,通透性良好,pH值5.5~6.5。

  标准化。品种苗木从正规渠道引进种植,有植物检疫证、苗木检验证和苗木产地标签。椪柑的生产经营参照《衢州椪柑生产技术规程》,出口椪柑参照《出境注册登记柑橘果园分类管理办法》,其他柑橘品种参照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有关标准进行生产。

  质量安全可追溯。从正规有资质的农资店购买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并有农药、肥料的购买记录、使用记录等;建立基地的农事操作档案,对病虫防治、杂草清除、施肥、采果等农事进行记录。

  二、基地提升的主要措施

  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一是修建宽1-1.5米的操作道;二是建设生产管理用房、农资仓库、果实贮藏仓库;三是每20亩悬挂1盏频振式杀虫灯,每4株树悬挂1块黄色粘虫板;四是购置旋耕机、打孔施肥机等机器和测糖仪等产品质量检测设备。

  疏树疏枝。疏树疏枝的主要作用是实施密改稀,让每一片树叶和每一个果实都享受到阳光。大龄郁闭橘园通过隔行间伐、间株间伐或梅花形间伐的方式疏树;树龄在10年生以下的密植园通过移栽方式疏树。

  改良土壤。衢州的橘园土壤大多为红黄壤,未经改良肥力低下、酸性过重,有“粘、酸、瘦”等特点,生产的柑橘果实品质劣、风味差、卖相不佳。主要改土方法:一是通过深翻园土时按10吨/亩施入杂草、树枝树叶、菌渣、栏肥、堆肥、菜叶、厩肥等;二是橘园实行套种绿肥、留草生草等方法,定期进行生物覆盖,之后结合深翻压入园土中变成有机质;三是将清塘后的塘泥晒干后还入橘园中,与园土进行拌和;四是按100-150公斤/亩撒施石灰,以中和园土酸性。前三种方法主要是增加土壤营养和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物理结构,使之疏松肥沃。

  改良水利条件。一是按每10亩建1个蓄水池(容积30~50立方米),外悬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挖式可为砖混结构;蓄水池应建在橘园上方,配套建设集引水沟和沉砂池,蓄水池底部预埋排水闸阀,方便引流灌溉。二是修建宽30厘米、深35厘米混凝土构造的排水沟,可单独建造也可建在操作道两旁。三是截雨面积较大的丘陵低山橘园,应在橘园上端建设宽1米、深1米的拦洪沟(排水沟),与蓄水池相联;四是建设滴灌、微喷灌和肥水同灌设施。

  配备人员,加强培训。基地应配备1名生产管理负责人和1名植保员,加强技术培训,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要求,出境果园注册登记备案要求,三疏二改一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草栽培技术,高接换种技术,反光膜覆盖增糖技术,大棚设施栽培技术,延后完熟栽培技术,柑橘分批采摘技术,柑橘贮藏保鲜技术,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柑橘运输与冷链物流技术,柑橘电商销售方法等。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