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频道

宝山养蜂汉种生态枇杷

日期: 2019- 07- 11 来源: 衢州日报
字号:[ ]


      在衢江区杜泽镇,最有名的水果要数枇杷。而种枇杷最多的村庄,正是宝山村。

     “今年上半年天气适宜,种枇杷的农户大部分增收了。”7月5日,记者来到衢江区杜泽镇,与镇干部王夏盛聊起农民增收的情况,他介绍道。

      杜泽镇枇杷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1275年初夏,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衢州,品尝到杜泽宝山的枇杷后赞不绝口,把这种神奇的果子称为“中国的金丸”。宝山枇杷由此名扬海内外,并成为杜泽枇杷的金名片。

      而香甜千年的宝山枇杷,近几年发展很快,一个村的栽培面积就有2000多亩。

      “走,我们与种枇杷较早的农户祝李通聊聊。”穿过一片片茂盛的枇杷林,记者来到祝李通家里。祝李通家的一幢两层楼房“躲”在满眼绿色的树林中,房子靠山而建,房前是一片枇杷林,屋后栽种了毛竹、柑橘、枇杷等农作物。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房子一侧流过。

      “我种枇杷有30多年了,最早一批枇杷是1986年种的,当时从黄岩购了600株枇杷,种在屋后的山上。”68岁的祝李通对记者说。后来,他又陆续种了一些宝山村的土枇杷,现在一共有上千棵枇杷树。“山上枇杷是在1990年开始采收的,有时一年采摘1万公斤,最好的年份采摘枇杷1.5万公斤。” 祝李通说。今年枇杷成熟期天晴日子多,他山上有不少枇杷果实晒开裂了,加上自己年龄大了,雇人采摘又不合算,只采摘了500多公斤,卖了上万元钱。

      祝李通种了30多年枇杷,最初缘于荒山开发。之前,祝李通是在外养蜂的。“1978年,我到吉林省抚松县养蜂,当年就赚了2000元。” 祝李通告诉记者,外出养蜂虽然辛苦,但钱蛮好赚。到了第二年,他赚了5000元。后来,靠走南闯北到各地养蜂,祝李通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1985年,他回到村里承包了七八十亩荒山。“我雇人开荒,第一批种下的果树就是枇杷。”他介绍,除了枇杷,山上又种了椪柑、早熟蜜橘,还有十几亩毛竹。

      枇杷是亚热带常绿果树,冬季开花,早春结果,初夏成熟。每逢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枇杷花冒寒开放,洁白如玉,深为历代文人和画师所喜爱,称之为“枇杷晓翠”。它的花期长,从当年11月一直开到翌年2月,结的果子深受消费者喜爱。

      到了枇杷成熟的时候,那绿叶间挂着的颗颗饱满,金黄灿烂、耀眼生辉,沉甸甸的果实压得枝头弯弯的,煞是好看。有诗云:“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宝山枇杷特别甜,早在古代就出名,这与村里的土壤有关。” 祝李通介绍,他种的枇杷因为从不治虫、不施化肥等,品质好,卖得不错。早在1995年,枇杷一成熟,他每天要雇十几个人采摘1500公斤枇杷,运到农贸城,每公斤批发价1.6元到2元。当年收入2万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好的年份枇杷收入超过3万元,算是高收入了。” 他家两个儿子读书考上大学,就是靠种枇杷培养出来的。

      “前些年,家里收入除了枇杷,还有柑橘。”祝李通娓娓道来。利用枇杷花的资源,他还养了几箱土蜂。后来果园里的一些老椪柑树枯萎,祝李通就把椪柑树砍了补种上新品种的白砂枇杷。

      记者在山上看到,祝李通补种的白砂枇杷树势良好,有的到明年就有收入了。“老品种的枇杷树,因为树生长得太高了,采摘枇杷难。还是这新品种好,树低矮,采摘也容易,价格也卖得高。”望着一片翠绿的山林,祝李通告诉记者,靠这片山,他一年随便搞搞就有几万元收入。如今,两个儿子成家立业了,祝李通的日子越过越舒坦、幸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