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项小敏(左)在指导王正伟抓好叶菜番薯种薯管理。
“今年13个大棚、面积不到10亩的叶菜番薯卖了30万元,已经留了2个大棚的种薯,准备明年将叶菜番薯种植规模扩大到20亩。”9月6日,在龙游县詹家镇坑头村王正伟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王正伟高兴地告诉前来指导他种菜的专家、市农科院蔬菜所高级农艺师项小敏。
王正伟是安徽阜阳人,2010年到坑头村承包了280亩地种菜。刚开始,他主要种植西红柿、莴笋、豇豆等常规品种,加上遇水淹、雪灾等自然灾害,前几年基本没有赚到钱。一次,王正伟到市里参加蔬菜种植培训会议,碰到了蔬菜专家项小敏。听说王正伟种菜不赚钱,过了几天,项小敏就抽空跑到农场,实地了解情况。“种常规品种,采用常规技术,种菜想赚钱的确不容易。”项小敏在农场走了一圈后,给王正伟推荐了叶菜番薯、宽叶韭菜、西葫芦等几个蔬菜新品种。
2017年,在项小敏的帮助下,王正伟从省农科院引进了“薯绿1号”叶菜番薯新品种。项小敏指导王正伟采用藤蔓扦插越冬法,在当年12月定植“薯绿1号”,第二年3月中下旬,叶菜番薯就上市了,比传统种植方法足足提前了2个多月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今年,叶菜番薯上市,每公斤批发价高达20元,时间长达1个多月。亩产4000公斤,亩产值达2.4万元至3万元。
“项老师经常来农场,这三四年农场赚钱了。”王正伟告诉记者,除了叶菜番薯,在项小敏的指导下,农场种植的“圆葫1号”、宽叶韭菜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如从河南引进的宽叶韭菜,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一年可以割8茬至10茬,比传统种植方法多收3茬,而且节肥、节水、节省人工,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种植效益显著。亩产可达6500公斤,平均每公斤批发价2.60元至3元。
在项小敏的指导下,王正伟投入资金,于2017年建起了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以前菜地灌水、施肥都是“满头灌”,浪费严重。“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了精准灌水、施肥,节水80%以上,节肥40%以上,且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了蔬菜产量。”王正伟介绍,采用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如果购买市场上的水溶肥,每吨成本至少要1.5万元。项小敏通过试验,教给他两个水溶肥配方,一个是叶菜水溶肥,一个是辣椒水溶肥,每吨成本只要5000元左右,且肥效更好。
“今天项小敏在地里转了一圈后,告诉我辣椒的病毒病有点严重,要抓紧防治。”王正伟说,有了项小敏这个“靠山”,他觉得自己今后还可以扩大种菜规模。“现在,我对种菜越来越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