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一大早,开化县华埠镇郑家村村委会主任郑福华就来到村委办公室,整理小香薯苗,“这些小香薯苗是从杭州天目山一家合作社购买的,共2.9万株,每株价格0.20元,这几天雨日多,适合扦插番薯。”郑福华相告。
郑家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为了消除薄弱村的帽子,去年,村党支部委员徐健提议去中村乡参观学习。考察归来后,村支书陈丽娟组织村两委成员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认为种植小香薯生育期短,每年可种两季,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一般每亩收入3000余元,是增收“消薄”的有效途径。村里决定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复垦土地6亩,从周边流转农户土地15亩,陈丽娟和郑福华还把自有田地3.5亩无偿流转给村集体种植,加上一些零散荒地,先行试种小香薯25亩左右。成功后自行繁育,再将面积扩大到50亩,预计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
村两委形成共识后,又遇到技术和种苗等难题。3月22日,组团联村团长陈谊主动带领村干部到杭州天目山一家合作社参观学习,帮助解决种苗和技术等难题。为了把集体增收与扶贫帮困工作结合起来,村里决定把种植小香薯的“消薄基地”建成困难户的“帮扶基地”。
陈丽娟说,村里有17户低收入农户,还有部分因病致贫等需要帮助的困难农户,村里决定,“消薄基地”生产用工优先雇用低收入农户和困难农户,男劳力日工资100元,女劳力日工资80元,在集体增收的同时,努力使低收入农户增收。
笔者来到河边小香薯地里,看到有11位村民正在扦插小香薯。基地生产负责人、村委会委员毛勤勇相告,为了抢抓时间,他5点多钟就起床雇了11个村民,其中,有4个是家庭比较困难的村民。
正在地里扦插番薯苗的69岁村民郑柏树相告,去年,他一只眼睛失明了,不能外出干活,加上妻子心脏不好花了十几万元医药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村里得知他家情况后,集体有活干首先会想到他,今年他已为集体做了40多天工,收入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