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农业农村动态

这是别人的村:每年,村集体增收30多万,村民至少增收2万多……

日期: 2020- 06- 29 来源: 衢州新三农
字号:[ ]

6月25日,《衢州日报》头版刊发《转变思路向改革要红利 ——“党建治理大花园”系列典型(2)》一文,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微信图片_20200629142036.png

6月22日,漫步常山县同弓乡村庄大道,只见工人们正在清运垃圾、修剪绿化;坡地民宿里,村民们正在砌墙铺砖、建房埋管。

“我们的坡地民宿群房屋产权归村民,经营权归村集体,现在每天都有游客入住。西面老厂房计划改造体育综合馆,一旁的宴会中心也在装修中……”同弓乡中和村党支部书记潘广丰介绍,对于未来村庄的发展规划,他成竹在胸。

2013年,三个薄弱村合并成中和村时,村集体欠款100多万元。如今,村里不仅还清了债务,每年还有30多万元的稳定收益,并计划在3年内突破百万元。

微信图片_20200629142058.jpg

潘广丰的这份自信来自改革带来的红利。2017年,针对农村宅基地用地指标紧张问题,潘广丰转变思路,探索宅基地改革,目光聚焦山坡地,申报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争取到37亩用地,打造“坡地民宿群”。

“将村民三楼统一打造成民宿对外开放经营,既解决农房指标,又盘活宅基地和农房。”潘广丰说,村里成立蟠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旅行社合作,吸引游客,每年每户村民至少增收2万多元。

微信图片_20200629142107.jpg

“培育产业,乡村振兴才能可持续,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手指着坡地民宿对面的百亩农田,潘广丰欣喜地说,依托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县里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导入产业。

目前,村里集中流转了1000多亩田地,分三期供给常山绿色大地投资公司,用于开发田园综合体。集中流转土地既解决了耕地保护“非农化”、农民用地“碎片化”、农村发展“无序化”等问题,又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全面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综合体建成了,配套产业完善了,我们的民宿产业、农旅产业才更有市场。”潘广丰说。

“原来我家六七亩地多半荒着,小部分种种菜没什么收益,集体流转后,能拿到每亩600元的收益,还能在这里帮忙干活,每天有150元工资,更实在。”60多岁的村民潘千海笑着说。

据了解,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常山县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规划面积2.9万亩,总投资约24.3亿元。工程分为同弓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同弓田园综合体开发两部分。

“土地整治打基础,优化环境,提升土地使用价值。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引导产业集聚,带动村民增收,反哺地方。”同弓乡党委副书记周燚介绍说,该项目共涉及全乡8个村,未来有望年产值达5000万元,为每个村每年增加1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收入。部分以土地入股模式开展村企合作的村庄,有望年创利百余万元。

链接:我市围绕“3752”党建治理大花园工作体系,以农房整治为切入点,以农村改革攻坚“十大专项”为抓手,以“三地一房”改革为核心,编制《2019年乡村振兴大花园建设农村改革攻坚任务书》,起草《衢州市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市域统筹集成改革示范区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农业农村改革政策体系。深化”三地一房“改革,全面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培育了6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村;开展宅基地和农房活权改革,完善房地信息系统,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宅基地抵押担保融资和闲置农房转化利用;依托市金控集团组建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成市、县、乡三级互联互通、机制健全、运行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聚焦“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推进涉农服务资源整合集聚、产业农合联创建、产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联结机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