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
近年来,衢江区紧扣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目标,以未来乡村为突破口,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以“五个三”为核心要义,通过厚植生态本底、坚持数字赋能、打通产业链条、推进市场运营、组团联动发展等举措,凸显特色,创新实践,推进乡村场景塑造、产业再造、社群营造,探索建立未来乡村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以未来乡村建设引领和推动全区“三农”工作。创建未来乡村做法得到中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省市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乡村未来社区引领共同富裕新征程”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典型案例。
厚植生态本底 重塑田园新家
露营、观影、烧烤、派对……今年国庆期间,衢州首个星空房车营地项目在衢江区莲花乡村国际社区正式启用。这个名为路溪社房车营地的项目采用“未来乡村+营地+平台”运营模式,以爱情、自由为主题,以田园风光为依托,充分利用房车、共享餐厅和团建拓展等本地特色元素,打造“乡野自由地”,让游客们尽情感受自然、野趣、轻松的旅行体验。10月试运营以来,这里已接待200余个体验家庭。
2019年,衢江区以莲花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莲花未来乡村以一园一溪三村(现代农业园、芝溪、涧峰、五坦、西山下三村)约8平方公里为核心区,以田园为底色,以“家”为主线,以乡村社群重构、服务体系重塑、数字产业赋能,壮大美丽经济、形成共富机制。目前已吸引新乡人200余人、归乡人近千人,引进农创客、民宿主等新型乡村经营主体近50家。2020年,莲花国际未来乡村作为全国首个田园型乡村国际未来社区率先开园;2021年,发布全国首个国际未来社区指标体系与建设指南,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联合国“国际花园社区”大奖(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奖),实现中国乡村在“绿色奥斯卡”上零的突破;2022年,吸引游客30万人,带动消费95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三村合计达304.91万元。
未来乡村的本底是乡村。衢江区在抓未来乡村顶层设计时,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厚植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不断迭代升级农房风貌管控、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乡村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以科学布局未来乡村九大场景为主场,在地域特色、历史传承、文化习俗、建筑风格上塑造品质,通过艺术赋能,建设山水与乡村融为一体、田野与现代相得益彰的未来乡村。同时,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按照“集中+分散”原则,构筑乡村会客厅、共享书屋、共享餐厅、托育中心、共享运动空间等丰富的交互空间和共享空间,推动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和现代生活的零距离感受,打造幸福家园。
坚持数字赋能 激发乡村活力
今年6月,贺邵溪未来乡村进行了“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的父亲节专场活动,邀请东方哥在贺邵溪新媒体中心教孩子画糖画,吸引了30多对父子(女)参加,并在短短两小时内吸引近2万人次在线观看。这里还举行了敢担文化节活动,通过新媒体引流,其第一个项目鸡毛换糖餐厅开张第一个月就有4万多元收入进账,今年在家门口可实现就业的就有80多名村民。
贺邵溪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的谢高华的家乡,今年3月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以此为契机,贺邵溪未来乡村以谢高华改革担当精神传承为主轴,以“红色铸魂、担当共富”为驱动,以“红色培训+精品研学”为特色主题,股权众筹组建强村公司投资运维,成立贺邵溪新媒体中心,引进“东方哥”“南孔圣厨”“溪剧游剧本杀”等工作室,以“线上+线下”模式扩大宣传,国庆期间,游客数累计超3000人次;以微信小程序为载体,构建“敢担积分”体系,通过可视化积分模式对村民的有礼指数、文明程度等指标进行打分,积分可兑换日用物品和提升银行贷款额度,助力村民发展创业。
数字赋能服务治理,激发未来乡村共建共治活力。今年,衢江区聚力未来乡村“1+3”双创服务体系,按照“农旅经济政策+品控体系+品牌推广+新媒体创业”路径,搭建抖音矩阵,开展“联盟好品短视频+直播”培训,举办衢江未来乡村首届“联盟好品”抖音直播短视频大赛。5月,衢江区未来乡村全域抖音集中上线,利用流量红利,为乡村带来活力。以信息技术、5G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乡村治理集成运转,探索建立“莲花分”“敢担分”“有礼指数”等积分激励体系,以数字化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坚持产业主导 打造“共富乡村”
从家家户户种甘蔗到村集体集中连片种甘蔗,形成甘蔗林;从甘蔗到红糖,再到“糖发烧”、休闲游,近年来,衢江区后溪镇泉井边村的甘蔗产业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持续“发烧”、出圈。
作为一个有着400多年甘蔗种植历史的小村庄,泉井边紧抓未来乡村建设契机,以党建为统领,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围绕“一根甘蔗”做文章,做强农业产业基础,成立蔗富强村公司,打造“甜蜜蔗礼”品牌,创建“基地+旅游+文创产品”经营模式,引入国家一级酒文化非遗传承人、趣村游文旅、杭州水尚体育等5家市场主体入驻,着力推进甘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一根带着传统文化底蕴的甘蔗种出了现代农业的高效益,不断延伸产业链,配套引进新业态,实现集体增收、百姓致富。同时,加快标准地改革,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200亩,发展稻蟹、稻虾立体综合养殖,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走出了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双赢致富路。2021年,村经营性收入达86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132.19万元。以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实现从“三无”(无规划、无产业、无项目)到“三有”(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的转变,再向“三富”(富村、富民、富精神)的迈进。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衢江区未来乡村因地制宜培育主次结合的多元产业,以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引进“新乡人”、留住“归乡人”、激活“原乡人”。通过强化农民素质培训、培育新型农创客、研发农创文创衍生产品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强村富民。同时,精准对接消费者对乡村功能的“衍生需求”,将乡村游、体验游、景点游、文化游等与产业种植、加工深度融合,实施高质量招商引资,催生更多融合业态,激荡产业兴、乡村强、农民富的强劲律动。
搭建“三变”平台 激活村庄经营
江面波澜不惊,偶有飞鸟相逐,渔歌互答;岸上热火朝天,一辆辆翻斗车、铲车、挖机穿梭不息……走进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伫立在杨炯祠前的“小赤壁”下,未来乡村网红打卡点——悬萝瀑布的建设正在火热推进中。
悠悠盈川渡,欲往何处渡?盈川村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优美、千年古渡依旧。“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是古盈川县首任县令。近年来,盈川村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自然风光,深挖初唐文化,打造农文旅融合的未来乡村。建立“市场主导、企业运营、集体收储、村户参与”的共同经营机制,探索“共同经营、共同富裕”的市场化整村经营模式。成立强村公司,引入浙江腾云团队,推进“闲房变民宿、闲人变管家、闲地变园区”。今年以来,首期收储的100间闲置农房已完成民宿改造并投入运营,国庆期间试营业接待游客3000余人,经营收入20多万元,促进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已超60万元。
近年来,衢江区始终坚持整合要素、盘活资源,整村经营结合未来乡村建设,以经营村庄的理念,实施三化九场景,以未来乡村(片区)为单位形成可供项目快速落地的招商“生态资产包”,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招商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村庄经营,探索市场主营、平台合营、三方合营、股份合作等多途径村庄经营模式,开发民宿、康养、文创等多样化业态,将村庄构建成一个经营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使乡村活起来、火起来,带动百姓富起来。
优势抱团共享 凝聚共富合力
碧水蓝天下,屹立于衢江北岸的黄甲山塔,默默俯瞰着衢江大地;粉黛乱子草悄悄绽放,在秋风的吹拂下,粉红色的花穗随风摇摆,像一大片翻滚的粉红色波浪。美丽的花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览,他们漫步其中、拍照留念,体验别样风情。这是独属于云溪乡孟姜村的秋日美景。
位于“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核心地段的孟姜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以云溪乡孟姜村为中心,联动浮石街道浮东村、高家镇枫树底村,融合西周姑蔑文化、古埠文化、古渡文化,形成“一江一带三村”未来乡村连片发展格局。
推动乡村振兴,发挥抱团优势是关键。孟姜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是全市唯一一个跨乡镇(街道)的未来乡村。衢江区通过连片发展实验区建设探索,建立跨区、乡、村的三级专班联动工作机制,加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共谋、项目共推,通过文化挖掘,带动产业发展,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集群,在“连”的同时彰显特色,串联起协调发展的主线,实现各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当地还成立了“国企牵头、各村参股”的共富联盟公司,整合资源统一开发运营,推动“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资产”,探索村企融合共富发展模式。截至目前,该项目已集中流转土地2200亩,打造农业示范园;建成衢州花语世界,利用荒地打造孟姜花海,建成网红打卡点,国庆期间接待游客1万余人。
无创新,不未来。从莲花到贺邵溪,从泉井边到孟姜……衢江区正在通过一个个未来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围绕共同富裕这篇文章,掀开乡村建设新的一页。接下去,衢江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新机制,以只争朝夕的劲头、蓬勃发展的态势,努力将未来乡村打造成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窗口,使村庄风貌更美、乡村产业更强、农民生活更好,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答好共同富裕幸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