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重点工作专题 > 农业“双强”行动

引来“金凤凰” 产出“金蛋蛋”, 科技特派员为开化乡村振兴赋能加码

日期: 2022- 05- 31 来源: 衢州日报
字号:[ ]

“科技特派员为我们选出了红高粱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亩产量和酒品质,真正实现了‘一亩地万元钱’。”5月24日,在开化县大溪边乡上安村红高粱基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雄富与村民一起收割油菜,为今年种植红高粱作准备。他说,2018年以来,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卢华兵和吕学高,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开展了30多次红高粱新品种土壤适应性与酿酒工艺的研究和试验,为上安村红高粱种植选出了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品种。

乡村振兴,科技是支撑,人才是关键。多年来,开化县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坚持“走上去”和“请下来”相结合,由每位县领导联系一家省内高校院所、一家省属国企,引进人才和项目,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的格局。截至目前,省内16家高校院所先后向开化派驻科技特派员141人次,累计培训农民5.95万人次,帮助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7.82亿元。

为更好地引才、用才,开化县加大对科技特派员的激励和扶持,将省级科技特派员纳入政策含金量高的“钱江源英才计划”,与高层次人才享受同城待遇。“县里每年还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用于省派人才年度考评、项目资金配套、招商引智、科研成果等奖励,奖金最高30万元。”开化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詹鸿说。

开化县对科技特派员的重视,极大激发了广大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创业活力。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聚焦现代农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为乡村振兴点燃了智力引擎。开化县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的“碧根果茶园套种双效培育技术与示范”项目,实现了茶果产量与收益“双提升”;高培军副教授和开化乡土人才黄宏健分工合作,在原料植物繁育和高品质手工纸机械加工两端发力,成功突破手工纸“玻璃化现象”,推动古籍修复用纸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三年来,科技特派员共为开化县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96批次,引进新技术163项,受益面达3.2万人次。

“我们把开化当成‘第二故乡’。”科技特派员祁永斌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他说,他们坚持以开化需求为导向,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让更多农民通过科技致富。

为扩大科技特派员制度影响面,开化县还与浙江农林大学共同探索“全校服务全域”乡村振兴新模式,培育以龙顶茶加工为主打,高山蔬菜、中药材、优质水果种植等为特色的“1+X”产业人才队伍,成立茶博士等高级专家工作站,每年组织百名基层农技人员入校学习,提升农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