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全市各地冬后二化螟有效残留虫量、灯下诱虫和性诱剂监测,结合早稻生育进程、4~5月份气候等因素分析,预测今年我市一代二化螟属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年份,发生期迟于去年和常年。
一、发生量与发生期预测
(一)发生量预测。预测全市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但地域间、田块间差异大。预测依据:一是冬后残留虫量高。江山、衢江、龙游、常山各类型田稻桩平均残留虫量为每亩12900.0头、8835.11头、5856.0头、787.39头,除龙游略低于去年外,其它地方均高于去年,其中江山、常山分别是去年的2.13倍、2.77倍。二是4月中下旬至5月初阶段性阴雨寡照低温天气,到目前止各地灯诱、性诱累计蛾量偏低,随着 5 月份气温正常回升和油菜田的收割,预测田间将会维持一定蛾量,并达到田间一代二化螟偏重发生数量,截至5月5日,江山、常山灯下诱虫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92只、87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48.80%、13.79%,龙游柳村性诱累计诱蛾量为435只,比去年同期减少55.34%。三是今年早稻种植面积扩大明显,冬季翻耕、“灌水杀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早稻田单位面积受卵量将会有所下降,但仍能满足偏重发生条件。四是局部地区二化螟抗药性高,防控难度加大。五是种植单季稻田、油菜待收割田,尚存大量未翻耕田,二化螟虫源田充足。
(二)发生期预测。预测今年我市一代二化螟发生期总体偏迟,迟于去年和常年。预测依据:一是根据各县(市、区)测报站化蛹进度调查,龙游、衢江、常山化蛹高峰为4月23~25日,分别比去年迟5~7天,比常年迟3~4天。二是螟蛾羽化关键期12℃以上有效积温低,据市气象部门记载,4月20日至5月5日12℃以上有效积温为122.5(℃.d),为近四年来最低,影响螟蛾羽化。三是各地灯下诱蛾、性诱剂诱蛾情况,田间螟蛾最早于龙游4月8日出现,比去年迟7天,各地性诱智能测报系统显示4月23日出现羽化小高峰,之后由于阶段性阴雨寡照低温天气羽化蛾量急剧下降,直至5月2日开始突增,5月5~6日陆续达到高峰,龙游高峰出现比去年迟7天,常山比去年迟4天。四是今年我市早稻一代二化螟羽化高峰在5月5~9日,预测卵孵高峰在5月17~21日,比去年迟5~7天,比常年迟3天左右。
二、防治意见
二化螟是早稻的主要害虫,鉴于今年一代二化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年份,加上局部区域二化螟抗药性产生加快,防治工作压力增大,各地要立即行动,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等措施,压低虫口基数,因地制宜做好防控工作。
(一)及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各地农业微信公众平台、病虫情报、农民信箱等多种宣传渠道,把一代二化螟的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传递到广大种植户手中;二是对植保服务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和培训,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普及一代二化螟科学防治知识和安全科学用药常识。
(二)及时落实综合防控措施。发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统防统治作业区、科学用药试验区的示范效应,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等防治措施,在冬春季翻耕加4月中旬“灌水杀蛹”的基础上,落实好性诱器布置安装、香根草种植等防控工作,及早及时行动,降低虫源基数,减轻药剂防控压力。
(三)及时组织开展药剂防治
1.狠治一代压基数。由于今年一代二化螟发生量大,各地要加强田间调查,因地制宜指导开展药剂防治。要求各地5月17~21日对早稻全面开展一次防治,早发棵早防治,或者对主推药剂已产生抗性的稻田也可适当提前用药防治。5月底视虫情补治第二次,防治时提倡兼治纹枯病,油菜田周边的田块更应加强田间检查,以防来自油菜田的后续虫源危害。
2.科学选用对口药剂。药剂可选氯虫苯甲酰胺、乙多·甲氧虫、阿维·氯苯酰、四唑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等。
三、注意事项
1.用药防治时要求稻田中有3~5厘米水层、并保持3~5天,以确保防治效果。
2.提倡药剂合理交替使用,原则上同一品种的药剂在一季水稻上使用不超过二次,以延缓螟虫对该药剂抗性的产生。
3.因天气等因素错过防治适期的,补治要适当增加用药量。
4.要关注二化螟的抗药性,对去年使用效果下降的区域,要及时调整药剂配方。
5.自觉做好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净化农田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