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衢州聚焦“富民、强村”,大力实施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乡村集成改革,以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补强、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各地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现将这些经验做法刊发如下。今天刊发《“上铺模式”实现共富共赢》。
柯城区以九华乡为试点,探索建立“集体托管+五五分成”的“上铺模式”,盘活农村土地经营权,让“沉睡的良田”重新唤发生机,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了农田增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四增”目标。2021年试点的7个村共2000多户农民增收300多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90多万元。2022年已面上带动40个村2万余农户。
主要做法
一、创新土地托管模式,破解土地闲置难题
灵活运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机制,充分发挥村集体在生产层面上“统”的职能,保持农户的承包权不变,在九华乡上铺村试点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里不愿耕种农户的闲置土地,进行统一代耕、代种、代管、代收。
一是统一思想,组建队伍
设立以村支部书记任攻坚团长的“攻坚党支部”,由村两委、老干部、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为代表成立农田抛荒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发动联户党员、网格员上门宣传、摸底,打消农户思想顾虑,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上铺村关于委托集体代种代管代收相关协议”。村集体挑选有耕种经验的4-5名村民组成生产服务队,选出1名“稻田校长”,负责田间日常管理。当年上铺村签约65户,村集体集中代管土地80亩,到2021年代管土地增至300余亩,签约农户发展至112户。
二是统分结合,“三权”分置
针对“农户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闭塞、农业先进技术接受慢、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前提下,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区乡两级技术优势,围绕农业种植全产业链,创新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
三是统一管理,降本增效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统一管理的土地进行平整作业,修复灌溉水系、田间操作道等基础设施,引进高产优质品种,采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完成农业生产机械翻耕、播种、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收成等各环节,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每亩大约节省200多元。同时保障农产品产量产值,增加农业生产收入,2021年7个试点村代收代种的1200余亩土地,水稻平均亩产达1000斤,总产达120万斤。
二、创新收益分成模式,点燃农户参与热情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土地代管期间,村民仅出让土地使用权,农户承包地性质不变,为确保公平,由测绘公司对协议农户的农田进行重新丈量,绘制农田分布图与成员名册,保证协议内农户农田界限明确,利益得到保障。收益部分(不扣除代种代管代收费用)按照实种面积测量五五分成,形成“风险村担,收益分成”的经营模式。
一是风险村担
在经营上,村集体组织生产服务队,负责耕、种、管、收、贮、运、销等全环节,种子、化肥、农药等一切成本均由村集体承担。
二是退出灵活
签约一年后,如农户想种植的可向村集体申请,农户可自行种植,但须保证不得抛荒;如遇土地征用或流转,土地政策处理费归农户所有,种植赔偿款由双方五五分成。
三是收益多元
村民不仅可以将自家土地托管给村集体,还能参加稻田养护、稻谷深加工等获得劳动报酬。村集体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种植所得效益50%返还给农户,50%收益归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一部分用于支付生产服务队村民的薪酬,一部分作为村集体的收入。收益分成方式可实行保底不分红和入股按比例分红两种方式,结算形式可按实物稻谷结算分成,也可采取折算成现金方式分成。
三、创新土地经营模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围绕专业支撑,依托区乡两级农作物技术推广专家技术指导,推动选种科学化、作业机械化、管控精细化,经营多元化,极大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一是延长种植链
选育优质高产品种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并积极推广“水稻—花菜”“水稻—油菜”等轮作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产出效益;同时推广“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等共生模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二是延伸产业链
柯城区在推广“上铺模式”同时做好“土地+”文章。如九华乡正在注册“灵鹫生态大米”商标,并谋划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对稻谷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
三是衍生文化链
借助九华“立春祭”,谋划农业研学游览、九华春糕原料供应等项目,开发全周期农事体验研学产品,拓展“试验”内容,辐射“上铺模式”效应,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不断做大做强共富蛋糕,带动农户同步增收。2022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400多万元,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
主要成效
一、产业导入,收益倍增
灵活运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机制,充分发挥村集体在生产层面上“统”的职能,保持农户的承包权不变,在九华乡上铺村试点土地托管经营模式,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村里不愿耕种农户的闲置土地,进行统一代耕、代种、代管、代收。
二、解决抛荒,粮食安全
“上铺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前提下,找到了一条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破解农田抛荒难题,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有效路径。2020年九华乡上铺村尝试集体托管后,抛荒现象全面消除。2021年该模式还推广至九华乡上清村、谷口村等6个行政村,共整治抛荒地1200余亩,收获水稻120余万斤,实现了农田增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四增”目标。
三、收益分成,利益联结
“农户土地入股、集体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村担”的土地托管经营模式,形成了农户与村集体利益有机链接机制,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提高了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2021年试点的上铺村共收获稻谷42371斤,参与的农户平均分得稻谷325斤,最多的一户分到稻谷1155斤,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
经验启示
一、联农带农如何更紧密
通过开展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推行“农户土地入股、集体统一管理、利益共享、风险村担”的土地托管经营模式,通过联农带农,让村集体和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高效整合资源要素,积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即实现“三链同构”,不断做大做强共富蛋糕,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二、弱质产业也能变为优质产业
从一般意义上说,传统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具有比较收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弱质产业的普遍特征。但是如果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模式再造,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地还是原来那块地,但产量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产量。农业特别是粮食也可以不是弱质产业,而能成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农业到底是不是弱质产业,关键是要看土地在谁手里经营,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稀释农业与生俱来的弱质性,进一步说,还可能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的新优势、王牌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