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柯城区万田乡荷塘村的衢六味未来农业产业园中药材加工中心内,空气中弥漫着椪柑皮的清香。工人们熟练地借用现代开皮工具取出衢橘皮,还不时地用粤语交流工作。
“我们从一周前便开始收购椪柑,用于三花陈皮的前期橘皮加工。”衢六味未来农业产业园、浙江早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早椿农业”)负责人徐晓强说,今年,公司新建了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这为陈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理想场所。他们首次尝试大面积三花皮的剥制,并特意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邀请了34名技术工人,为公司员工在剥皮、烘干以及后期陈化等关键环节提供全程指导,提升公司陈皮品质。
亟待擦亮的一张名片
徐晓强是龙游人,有着20多年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经验,此前以药食同源的黄精产品开发为主。大约十年前,他看中衢州椪柑皮作陈皮原料的巨大潜力,从而进入这一“赛道”。
据1994年版《衢州市志》记载,衢州陈皮为入药上等品,运销全国。清康熙年间,衢州产的陈皮、橘壳、橘实等药材,每年向礼部进贡。据相关部门测定,衢陈皮的橙皮苷含量远超《中国药典》标准,一定情况下,会达到5%~6%,甚至高达8%~10%。这种高含量的药用成分,使衢州椪柑制作的陈皮在药用市场上具有极高价值。
尽管拥有辉煌的历史和良好的药用价值,与名声显赫、带富一方百姓的新会陈皮相比,近年衢陈皮的地位略显尴尬。“通常,衢州老百姓会在春节过后,将卖不出去的椪柑剥皮晒干,以每斤四五元的价格出售碎皮,几乎没有任何附加值。”徐晓强介绍,最近几年,虽然老百姓也采购了简单的机器,将椪柑切成新会三花陈皮的形状晒干售卖,但是因为品质参差不齐也只能卖20元/公斤~30元/公斤。水果市场难销,橘皮价格低廉……多重因素作用下,衢州椪柑面积不断缩减,且因为失管,品质在下降。据了解,衢州市椪柑种植面积在高峰期曾达到40多万亩,但目前已降至11万多亩。
如何留住这一充满乡愁记忆的水果?除了柑橘产业转型升级,陈皮产业振兴是另一条出路,而标准化生产提升附加值就是必走之路。记者从衢州市农林科学院中药材所了解到,目前,衢州年加工陈皮4500吨左右,共有陈皮加工企业20余家,但都处于最初级的加工状态,对椪柑产业良性发展收效甚微。
工艺的提档升级
2022年,为了寻求突破,徐晓强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来到柯城发展。他逐步在万田乡建起了衢六味未来农业产业园。这个园区总规划面积超过2000亩,目前一期的大部分项目,包括中药材加工中心、中药材数字化控制中心、衢橘示范基地等,均已建成。
最近一段时间,徐晓强正在做的事就是衢陈皮加工流程的标准化。在园区的中药材加工中心,自动选果区域里,记者看见经过一周萎凋处理的椪柑被倒入设备,最终只有直径为60mm、65mm、70mm三个规格、皮薄且厚度均匀的衢州椪柑被选用。
徐晓强随手捡起一个果子,介绍起工艺流程,“我们不在春节后加工,而是选择在椪柑皮最佳的11月至12月加工。选好果后,就是清洗、开皮、剥皮、萎凋、翻皮、晾晒、陈化,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例如,看似简单的剥皮环节,如果操作不当,就会损坏柑皮,导致价格大幅下降。新会师傅动作熟练,一天可以剥100多公斤完好的柑皮,而普通人则需要数月的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过去遇到雨天,橘皮较难烘干。“现在,我们有了烘干设备,它既环保又清洁,烘出的产品品质也得到了保证。”徐晓强说。
看着加工中心里忙碌的工人们,以及层层叠叠晾晒萎凋中的椪柑皮,徐晓强感慨地说,尽管他们的高规格加工流程每公斤成本比农户晒皮高不少,但品质有保障,没有陈化的橘皮就可以卖到120元/公斤。
相较于陈皮,橘皮还只能算是半成品,橘皮需要陈化三年以上才能成为陈皮。徐晓强解释,陈皮贵在“陈”字,尽管价格无法与新会陈皮相媲美,但公司所加工的三年以上的衢陈皮,其最低售价也高达1200元/公斤,相较于橘皮,其价值实现了较大增长。
“好的陈皮是有‘生命’的,如何保障长时间的适宜环境,让陈皮在四季更迭中历久弥香,一直是陈化工艺的难点所在。”过去,早椿农业的陈化环境控制主要靠人工高频次检测来保障,费时费力,但仍难防止天气突发状况。
为了推动陈化工艺的提档升级,去年,早椿农业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建成一个占地面积14亩的数字化厂房。厂房内,控温、除湿、换风、排酸等数字化设备一应俱全,更有大数据智能终端,对各种数据进行集中监测、处理,陈化效果得到了有效保障。
让徐晓强倍感欣慰的是,公司前段时间选送的衢陈皮产品获得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他认为,随着衢陈皮市场认可度的提升、附加值的提高,势必改善外商一味压价收购本地低端橘皮的现状,同时,也会带动衢州椪柑销售价格的提升,带动整个椪柑产业的发展。“今年,公司将消耗衢州椪柑3000吨,收购价比去年同期高了0.4元/公斤,明年,我们公司柑橘的使用量会实现翻番。”徐晓强说。
向三产融合布局
“公司仓库里还有1吨左右8年优质衢陈皮,市场价最低可达7800元/公斤,很多人想买,我舍不得卖,也不准备再卖。这些年,我还在到处淘年份更久的衢陈皮。”站在园区内一处施工地块前,徐晓强信心满满地介绍,这里将布局集衢陈皮收藏馆、衢陈皮展示馆、衢陈皮交易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预计明年10月主体建筑完成验收。
等大楼投入使用,徐晓强计划将收集到的珍贵衢陈皮都放到衢陈皮收藏馆里,用于讲好衢陈皮的历史故事和企业文化故事。展示馆则将汇集衢州各大陈皮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通过集聚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使衢陈皮的价格回归到更合理的市场区间。
漫步园区,记者见到近300亩的衢橘示范基地内,橘树随风摇曳;在1万多平方米的中药材研学基地内,200多种中药材长得生机勃勃……徐晓强相告,他希望通过农业旅游和研学等活动,提高衢陈皮等道地药材的知名度,并推动相关衍生产品的销售。目前,早椿农业已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出20余款“陈皮+”和“黄精+”产品,其中不少已成为衢州人喜爱的伴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