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交流

曾经被宣布品种灭绝 “龙游乌猪”如何失而复得

日期: 2024- 12- 25 来源: 衢州日报
字号:[ ]

日前,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在发布会上介绍,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重新找回了10个曾经宣布灭绝的品种,“龙游乌猪”便在其列。

“龙游乌猪”是一种怎样的品种?它背后有着哪些失而复得的故事?目前它的保护状况又如何?记者专门对此进行了探访。

被列入灭绝品种

龙游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据龙游县出土的汉代陶猪舍考证,当地拥有长达2000多年的生猪养殖历史。“龙游乌猪”品种正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养猪生产实践中培育出来的。该品种猪全身毛呈黑色,体型中等,头型主要有狮子头和老鼠头两种,具有早熟、仔猪断奶早、脂肪沉积早等特点。在20世纪50年代,该猪种曾被销往江西、福建、安徽、上海、江苏等5省(市)。1991版龙游县志记载,“1984年,全县母猪15299头,其中‘龙游乌猪’8423头,占55.05%”。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龙游乌猪”却逐渐走出了百姓的猪圈,生猪市场几乎难觅“龙游乌猪”的踪影,这又是为何呢?当时,我国开始大批量从国外引进种猪,与地方品种相比,它们在生长速度、屠宰率、胴体瘦肉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如“龙游乌猪”饲养周期在一年左右,而出栏重量只有85公斤,外来品种猪饲养五六个月体重可达100公斤以上。这种短周期、高回报的外来猪品种迅速取代地方品种,据1990年的统计数据,龙游母乌猪已不足1000头。于是,2004年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龙游乌猪”被列入灭绝品种。

开启保护之旅

那么,“龙游乌猪”品种又是如何失而复得的?故事还得从2007年的一个午后说起。当时,龙游县粮油公司老板朱文珍来到原龙游县畜牧兽医局,表示想利用公司在粮食加工中产生的米糠和碎米养土猪。这一想法恰巧与龙游县当时正计划寻找并保护“龙游乌猪”的想法不谋而合。

朱文珍立马行动,和朋友一起对县内及周边县市区进行“龙游乌猪”的搜寻工作。辗转1300多公里,他们最终在龙游县沐尘乡梧村村、詹家镇马叶村,衢江区高家镇,丽水市遂昌县北界等地山区找到了零星的“龙游乌猪”资源。就在那一年,朱文珍成立了龙游乌生猪专业合作社,收集20余头“龙游乌猪”种猪,开启了保护之旅。

为更有效地保护地方特色品种,当时的龙游县畜牧兽医局于2009年对朱文珍所饲养的乌猪进行了专业鉴定,并批准建立“龙游乌猪”保种场,同时申请了2010年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的支持。2013年,“龙游乌猪”被正式纳入《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随后的2014年,该猪场更名为龙游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注于“龙游乌猪”的保种与开发工作。自2015年起,省级及县级农业部门与龙游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每年均安排一定额度的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龙游乌猪”的保种工作,并由省畜牧总站负责组织年度保种效果的监测工作,以确保该遗传资源得以保存,避免灭失。自2022年起,衢州市农业农村局跟进落实保种经费,按省级补助标准的50%配套补助资金。

2021年,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开始,浙江省扩大范围进行“拉网式”普查。2023年7月12日,“龙游乌猪”作为遗漏品种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现场认定,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保护与开发并重

经过持续多年的抢救性保护,目前,“龙游乌猪”的种群总数已增至466头,包括核心种群111头,种母猪103头,以及种公猪8头。然而,“龙游乌猪”的繁殖必须遵循严格的血统谱系,禁止三代近亲交配,这使得其育种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除了保护,龙游还积极做好乌猪产品开发利用。目前,依托“龙游乌猪”的资源优势,龙游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包括鲜肉、香肠、辣肠、酱肉、咸肉以及乌猪肉包子等在内的“龙佑乌”品牌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2012年,“龙游乌猪”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2019年至2023年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中,“龙游乌猪”的“品种独特性营养指标”在同类产品评价中名列前茅,获评“具有独特营养品质特征”。“龙游乌猪”还连续5年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产品荣誉。

龙游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龙游县将积极发挥企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龙游乌猪”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拓宽消费市场,推广乌猪系列品牌产品,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新品种的培育,实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此外,政府将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增加养殖户数量,扩大“龙游乌猪”的养殖规模,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