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枇杷壮果期,常山县招贤镇纱帽山村漫山遍野的枇杷林上挂满了小青果。近日,笔者来到纱帽山村枇杷种植基地,几名村民正穿梭于果园间,紧抓农时开展疏果、疏枝、除草等精细化田间管理工作,为枇杷提供最佳生长环境。“我们主要对果型小、表皮有斑点的次果进行摘除,再剪掉多余的残枝,枇杷才能长得好。”村民李彩兰说。
纱帽山村村委刘土生介绍,这番看似“忍痛割爱”的疏果操作,实则是丰收的关键一环。疏果可以筛掉病害果、弱小果、畸形果,避免同串枇杷营养竞争,可以增大果型,使果实成熟期较为一致,此外还把过密、生病的枝条剪掉,这样能够让果树更好地通风透光,又能把营养集中到果子上,提高枇杷品质。
这几天,每天都有数十名村民参与枇杷管护,既保障了枇杷品质,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在家也是闲着,在这里打理果园,每天还有100元收入,还能照顾到家里。”村民吴舍莲笑着说。
纱帽山村有300多年的枇杷种植历史,全村200多户村民种植枇杷,面积达500余亩。2024年,在“山海协作”项目支持下,纱帽山村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培育出抗寒新品种“浙白10号”,该品种在-8℃低温下仍能正常坐果。目前,全村3000余棵枇杷树中,60%已完成品种更新,预计总产量可突破1.5万公斤。
再过1个多月,纱帽山村的枇杷将陆续上市。近段时间以来,除了日常管理,纱帽山村也提前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开展线上推广,吸引游客届时前来体验采摘游。“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游玩体验,村里还通过拓宽路面、增设停车位、开办农家乐等途径,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刘土生说,接下来,该村计划发展以枇杷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